用户是什么?用户属性如何划分?怎样建立用户画像,什么才是用户场景?如何去创造用户场景?
一、如何定义用户
1、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指的是你的目标用户,或者是构成现有用户的大部分群体的统称。画像,其实是对一个事物的客观的、准确的、可视化的描述。
2、如何建立用户画像
做好用户画像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属性化,二是降低重复率。
▷属性化
所谓属性化,是指按产品需要,给不同的用户特征分为不一样的属性。
属性的划分可以按照产品和业务需要进行划分,例如:消费能力(购买力);如果这类属性还需要细分的话,可以再进一步对属性进行权重加成。比如同样打上了消费能力高(购买力强)属性的用户。
属性化的目标其实是用归类的方式将用户属性抽象出来,以方便数据统计的同事们构建数据集市,后续进行数据挖掘和聚合分析。
经过有效的数据挖掘之后的分类结果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至于过程,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降低重复率
用户画像的目的是,用属性对现实中的用户进行聚合和描述。
聚合画像时,一定要注意降低重复率的原则。假如两组画像除了教育程度和年龄其余属性几乎一致,那就可以初步理解为目标用户中,不同教育程度或者不同年龄跨度的用户对产品需求是相当一致的,如果没有明显业务区分,可以将二者合并为一个画像,同时弱化教育程度和年龄的差异。
3.用户属性的层次
虽然不能直接定义目标用户,但是我们又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定义标签维度。这时,注意一定要客观,千万不要有“得到了XX数据,就能证明XXXX”的心态,这种心态是无法建立正确的用户画像的。
通常情况下,建立用户画像的属性有以下几个层次:
▷自然特征OR基本属性:
(性别、年龄、体形、地域、职业、星座、教育程度等)
▷消费特征OR购买能力:
(婚否、收入、车、房、孩子、购物类型、品牌偏好、信用水平、购买周期等)
▷社会特征OR行为特征:
(婚姻状况、家庭构成、社交偏好、信息渠道等)
▷兴趣特征OR心理特征:
(兴趣爱好、使用APP行为、浏览收藏内容、互动内容等)
属性的层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上面的分类也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来描述用户特征,这才是我们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
二、产品使用场景是什么?
使用场景的三个关键因素:对象(用户)、动作(需求)、情景(场景)。
也就是说,使用场景说的是一个关于“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要解决什么”的问题。然而这三者必须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后才能产生一个特定需求下的场景。
我们列出三个对应因素:妈妈A、看孩子衣服、在APP上面下单购买,正常的连词成句是妈妈A看孩子衣服在APP上面购买下单,这句话很快会形成一个情景,妈妈A突然想给孩子买一件衣服,然后打开APP开始浏览选择需要给孩子买的那一类衣服,选完了在APP上面下单购买,购买是付款方式,快递地址的填写,价格是否过贵,选的衣服适不适合孩子,质量怎么样,较后确定才下单购买。如此就是一个产品(APP)使用场景。
三、提升并创造用户场景
说了上面这么多如何建立用户画像,如何分析用户属性,如何了解用户场景那么这东西建立出来之后怎么使用呢?
通过对用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开始以数据为导向去支撑产品的运营,具体的怎么做其实就是在比如用户喜欢交流,喜欢拍照,那么将用户聚拢起来,让他们交流,让他们拍照。
比如母婴的APP很多家长喜欢交流,喜欢拍照片去,当妈妈看见别的宝宝穿这件衣服时候,自己也会想我的宝宝是不是也适合,那么我们来创造一个用户场景就是,建立一个妈妈给宝宝拍照分享的平台,制作一场穿我们平台所卖衣服的照片分享可以免费领取一件衣服或者其他的,以这样的手段去将这些喜欢宝宝照片的妈妈聚拢起来,通过她们去传播,去创造使用场景,这也是其中一点。